媒體聚焦 《中國建材》雜志專訪馬振珠:發揮領先優勢,打造非金屬材料領域國際化 |
|||
|
|||
近日,非金屬材料創新中心(NEXCEL)發布首批創新基金項目指南,并面向社會公開征集項目。首批指南任務涉及纖維與復合材料、外加劑與化學建材、保溫與圍護材料、特種砂漿與混凝土等多個領域方向,申請受理截止時間為2022年5月5日。 日前,《中國建材》雜志記者采訪了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兼非金屬材料創新中心管理委員會委員馬振珠,聽聽他對非金屬材料創新中心創新基金項目指南的解讀。 記者:非金屬材料創新中心成立的背景是什么? 馬振珠: 非金屬材料創新中心(NEXCEL)是由沙特阿美石油攜手中國建材集團共同創立,依托于中國建材總院運行。該中心是繼英國、美國之后沙特阿美在全球合作建立的第三個、亞洲第一個非金屬材料創新中心。這也是中國建材總院踐行中國建材集團企業使命“材料創造美好世界”的一項重要舉措。 沙特阿美方面表示,非金屬材料的增長、發展和應用有可能是顛覆性的——它不僅能顛覆油氣行業,更有機會改變全球經濟。從汽車到可再生能源,再到城市規劃與城區開發……這些領域對更具成本效益、耐用、可持續和更耐久非金屬材料的需求都將不斷增長。在明確了下游業務多元化發展的機會,并延伸到非金屬領域后,沙特阿美便抓住該領域的增長機會,與中國建材集團攜手合作成立非金屬材料創新中心。 中心將全力打造國際化開放研發平臺、國際化成果轉化平臺和國際化示范應用平臺,推動創新成果向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輻射,擴大非金屬材料在全球的應用范圍。 記者:中心運行期間中國建材總院將如何發揮作用? 馬振珠: 擁有72年歷史和積淀的中國建材總院將為中心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開放創新的運行環境。中國建材總院擁有5000余名資深科學家和工程師,完成國家和行業科研項目3500多項,擁有7個全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國際及國家/行業標準1400多項,擁有兩家上市公司和多家產業化基地,設有多個國際合作平臺和12個行業協會/學會,在國際和國內建材科研領域享有較高的聲譽。下一步,中國建材總院將充分發揮其在科研、標準、產業等方面的行業領先優勢,助力非金屬材料創新中心四大核心功能——技術創新功能、標準引領功能、宣傳培訓功能、產業應用驅動功能的全面實現。 記者:非金屬材料創新中心的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是什么?中心將主要圍繞哪些領域開展工作? 馬振珠: 中心的戰略定位是為應對全球最緊迫的能源、氣候和材料挑戰,積極布局后石油時代的能源轉型和材料升級,促進非金屬材料在建筑與施工領域的應用,提高可持續性,延長生命周期,降低碳足跡。 中心的發展目標是通過開發和宣傳非金屬材料新技術,制定和轉化非金屬材料標準和規范,提高對非金屬材料的認識并培訓建筑與施工領域群體,以期擴大和加速非金屬材料技術在建筑與施工領域的應用。 根據中心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中心將圍繞防水及修護材料、保溫與圍護材料、特種砂漿與混凝土、交通路面材料、纖維及制品與復合材料、外加劑與化學建材、涂料七大專業領域開展科技創新任務。 記者:非金屬材料創新中心設立創新基金的初衷是什么? 馬振珠: 非金屬材料在建筑和施工領域擁有廣闊的增長前景,為加速實現建筑及施工領域復合筋材、聚合物混凝土及建筑結構部件等材料的非金屬化,中心將致力于通過技術研發和創新提供解決方案,賦予非金屬材料在性能、成本、效率、環境負荷和全生命周期方面的全面優勢,成為理想的金屬替代品。因此中心設立創新基金,重點支持非金屬材料在建筑及施工中的技術創新,為推動中國低碳、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創新基金設立了兩大類項目,研發類項目和小額基金項目,研發類項目重點支持新型材料研發和傳統材料升級,小額基金項目支持小額研發、示范應用、標準制定、宣傳培訓和博士生培養等各類項目。 記者:非金屬材料創新中心首批創新基金項目與國家“雙碳”行動有怎樣的密切聯系? 馬振珠: 中心愿景是通過擴大和加速非金屬材料技術在建筑與施工領域的應用,提高可持續性,減少碳足跡。這與國家“雙碳”行動不謀而合,同時也符合沙特阿美石油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的目標。我們正努力通過加速非金屬材料的研究創新,打破材料應用壁壘,使其成為理想的金屬替代品,進一步降低建材行業碳排放,為國家“雙碳”行動貢獻力量。 記者:非金屬材料創新中心首次發布的指南是如何形成的? 馬振珠: 中心指南選題的指導原則強調“四個基點”和“三個導向”,“四個基點”是技術創新性、石油基材料應用、可持續性和降低碳足跡,“三個導向”是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和應用導向,重點突出材料的工程應用和產業化前景。 中心設立的一個核心機構是技術委員會,技術委員會由非金屬材料領域國內頂級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知名教授以及沙特阿美的專家共同構成,是中心的高級智庫,從第三方角度為中心未來技術研究戰略提供不帶偏見的見解和建議。中心技術委員會針對七大專業領域共提出78項指南方向,中心依此為基礎設立了項目指南池,之后每年會對項目指南池進行持續更新和補充。 中心2022年度指南是從指南池中遴選出來的首批項目,今年研發類項目重點支持纖維及制品與復合材料、外加劑、交通路面材料三個領域,小額基金項目支持領域不限。 記者:非金屬材料創新中心項目如何申報? 馬振珠: 我們發布的《非金屬材料創新中心2022年項目指南》(點擊文字查看詳情)中對申報過程和要求有詳細的介紹,中心項目的申報“不設門檻”,所有項目均面向社會公開征集,擇優支持。項目牽頭申報和參與單位無注冊時間要求,項目負責人無年齡、學歷和職稱要求,每個團隊限報一項,歡迎廣大科研工作者踴躍申報,積極參與。 記者:非金屬材料創新中心的評審機制是怎么運行的? 馬振珠: 中心所有項目采取中外專家共同評審機制,依據專家評審結果擇優支持。研發類項目采取答辯評審方式,小額基金項目采取函審方式,對所有項目的遴選嚴格執行專家評審制度,保證做到中心創新基金項目評審過程的客觀、公正、公平,讓最優秀的團隊拿到項目,讓項目產出最杰出的成果,這也是中心設立創新基金的初衷。 項目申報2022年5月5日截止后,中心將于20個工作日內開展項目評審工作,并報送中心管理委員會審批,計劃7月初簽訂項目任務書開始執行。項目申請單位可以通過中心公眾號和網站獲取項目審批進展。 記者:項目執行過程中如何界定知識產權歸屬問題? 馬振珠: 中心創新基金所資助的項目在執行期間所產生的知識產權,包括論文、書籍和軟著等為作者和中心共同所有,需標注中心名稱及項目號;標準和專利由申請者、中國建材總院、沙特阿美三方共同所有。 記者:最后再請您介紹一下中心基金項目將如何助力高層次人才的成長? 馬振珠: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人才可以影響乃至改變世界。博士研究生是人生的黃金期,是對科研最勤奮最努力最熱情的階段,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有各種創新的想法,所開展的研究足以影響一生。為此,中心將啟動“博士生計劃”,擬每年資助3名博士生的研究課題,支持領域與中心愿景一致,希望博士生的研究內容更深入、更系統、成果更突出,致力于開展相關課題研究的在讀博士生都可以申請,共同為實現中心的目標貢獻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