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質量與認證》專訪:以“四全”理念為指引,加快打造國檢集團食農檢測板塊 |
|||
|
|||
“十三五”期間,我國食品檢測領域的營業收入規模逐年增長,食品檢測行業的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國檢集團立足檢驗認證主業,適時抓住機遇,快速布局食品檢測領域,持續加大在該領域的投入,以尋求在規模、業績上達到新的高度。 近日,為了解國檢集團未來在食品和農產品檢測領域的遠景規劃,記者采訪了國檢集團食品農產品事業部總經理李建華。 以“四全”理念為指引加快打造國檢集團食農檢測板塊 ——訪國檢集團食農產品事業部總經理李建華 “民以食為天”。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追求吃得飽、吃得好的同時,更加關注如何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笆濉逼陂g,我國食品檢測領域的營收規模逐年增長,五年內累計增長了59%。與此同時,食品檢測機構的數量卻呈負增長趨勢。側面說明了食品檢測行業的市場集中度正進一步提高。 在此過程中,國檢集團立足檢驗認證主業,在鑄牢建工、建材檢測這一傳統優勢領域的同時,適時抓住機遇,加大投資力度,創新合作模式,快速實現領域切入與區域布局。自2019年起,先后完成同安徽拓維、遼寧奉天、廣州京誠下屬多家國內食品檢測領域優秀企業的聯合重組??焖俅罱ㄆ饑鴻z集團食農板塊體系,壯大了國檢集團在國內食農檢測板塊的規模和品牌影響力。 記者:多年來,國檢集團一直致力于“跨地域、跨領域”發展戰略的實施,先后從建筑材料檢測發展到建筑工程檢測、環境監測、計量校準、儀器裝備等新業務領域,近兩年又在食農檢測領域頻頻有大動作,意義何在? 李建華: 國檢集團作為首家集檢驗認證于一體的主板上市國有控股企業,自2016年11月9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后,公司知名度和品牌價值迅速提高,公司資金實力顯著增強,集團在做強、做優、做大現有業務的基礎上,亟待拓展公司業務領域范圍,構建輻射全國的服務網絡,打造一個國內領先、國際一流,具有持續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實力的綜合性檢驗認證機構。 食農檢測關乎國計民生,是食品安全保障的重要支撐,也滲透于食品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如何以健康、安全、高品質的服務加速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如何在建立民族食品品牌自信、真正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追求向往的過程中注入企業自身的正能量,無疑是央企的擔當和使命所在。此外,食農檢測技術含量高,如果要做大規模,還需要提高機構的綜合實力,這與國檢集團的戰略規劃一致。 2019年,國檢集團通過并購重組安徽拓維檢測服務有限公司真正邁入了食品檢測領域;2020年,廣州京誠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的加入,快速實現了國檢集團在廣州、青島以及湖南三地的食品檢測業務布局;2021年,國檢集團聯合重組了遼寧奉天檢測技術有限公司,迅速搭建食品檢測生產線,提高了東三省的檢測競爭優勢。2021年11月,國檢集團正式啟動食品農產品相關板塊業務的戰略布局,組建了食品農產品事業部,并確定將遵循“十四五”發展規劃,持續加大在該檢測板塊上的財力、人力、精力等各方面的投入,以尋求在規模、業績上達到新的高度。 記者:國檢集團目前大力進軍食品、農產品檢測領域,您如何看待該領域的國內市場? 李建華: 我國食品工業發展至今,雖然長期保持著較為穩定的增長速度,但食品安全問題始終是行業發展的痛點與社會關注的熱點,自然也是政府深化改革、強化監管的焦點。伴隨著市場監管總局最新修訂的《食品生產經營監督檢查管理辦法》的頒布實施,相信各地進行食品檢測的舉措還會增加。全社會食品安全監管檢測的體系將進一步完善,食品檢測行業的需求或許也將如食品溯源產業那樣面臨快速井噴的趨勢。 但是,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國內食品檢測機構共計3545家,實現營業收入169億元,戶均年收入477萬元,遠低于檢驗檢測行業整體787萬元/戶的均值。單純拼價格、擴規模的時代即將終結。只有通過持續優化行業布局,加速提升市場集中度,才能從根本上有效解決不同主體性質分布結構失衡、不同主體性質機構在不同業務領域占比失衡等突出問題。我認為,民營機構的機制靈活性還將繼續為提升服務品質、促進行業成長發揮價值,外資機構也將利用品牌和技術優勢逐步擴大國內市場份額,而國有機構也將憑借積累的技術優勢和行政資源持續釋放競爭力。 記者:對比國內外先進企業,國檢集團的食品檢測能力處于什么水平?優勢在哪里? 李建華: 縱觀國際檢測機構巨頭,大多起源于單一行業,在專業領域精耕細作后,通過并購成長為綜合性檢測機構。例如,SGS最初起源于農產品行業,BV集團起源于航運業,Intertek起源于驗貨,三家檢測龍頭均成立于19世紀,經過百年發展最終成為各具優勢、各有側重的國際綜合型檢驗認證集團。另外,國外知名檢測機構Eurofins成立于1987年,起源于食品、生命科學領域的檢測,而后將其服務范圍擴大至醫療健康、汽車等領域,僅歷時三十余年就實現了彎道超車,成為全球位于前列的檢測機構。 國內領先的檢驗檢測機構如中國中檢、華測檢測、食安科技、譜尼檢測,都已經在集團層面搭建了食農檢測生產線。其中,除食安科技外,其他三家均為從事多領域檢測業務的綜合性檢測機構。目前,四家公司的細分業務均較為全面,涵蓋了食品檢測的大部分項目。 國檢集團作為大型國有控股集團,在食農檢測領域同樣具有一定優勢。2021年,在食品農產品業務線共計實現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利潤總額約2000余萬元。為各類型客戶提供了食品、農產品檢測服務超過10萬余批次。 與此同時,國檢集團始終探索、挖掘產業鏈上下游延伸業務,致力于以設計、研發、生產、銷售、監管、消費等各環節涉及的主體作為服務對象,構建服務能力。按照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食品及食品接觸材料領域年度總營收170億元計算,全國食農產品安全抽檢及快速檢測政府招標占比約為35.5%左右,而企業委托業務占比達64.5%,是政府業務的1.8倍。如何運用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企業需求所在,通過高附加值、高水平的技術服務,使客戶獲得超出預期的服務體驗是國檢集團探尋的永恒話題。2021年,國檢集團先后為3000余家食品生產企業提供服務,獲得了以自然堂生物、蒙牛乳業、南京紅森林等為代表的多家大型食品生產企業的好評。 記者:請問國檢集團未來對于食品檢測領域還有哪些規劃? 李建華: 近年來,國檢集團始終致力于打造一流檢驗認證集團,為實現該目標,提出了“全產品線、全產業鏈、全服務維度、全服務手段”的生態型業務架構。而成功打造一流的食農板塊本身就是“四全”架構的深化實踐。未來,國檢集團將集中優勢資源深入發展食農業務線,結合市場需求,順應市場變化,拓展多維度服務。以華東、華南、華中、華北、西南或西北為五個支撐點,以華東地區為重點布局,以政府業務為輔、企業服務為主的業務結構為目標,提供問題診斷、質控方案編制、檢驗檢測、體系和產品認證、區域風險評估等食農產品全鏈條品質管理服務,整合優化各個服務環節的優秀機構,結合高??蒲性核葍瀯葙Y源,全力提升專業化服務、精益化管理、品牌化營銷、數字化運營的能力,提高集團在食品檢測認證領域綜合管控和市場運營的能力。從而實現五年內成為國內食品檢測認證領域知名服務機構的目標。 另外,食農檢測板塊的發展不僅需要形成規模效應,還需要培育更多的專業技術人員,引進更多高素質人才,不斷研發新的食農檢測技術和服務產品,進行科技創新,形成有規模、有標準、有實力的綜合性全國食農檢測業務集團公司。我們也將繼續尋找與集團的戰略目標、發展理念高度契合的合作伙伴,攜手擴大行業優勢地位,著力打造“四全”生態型業務架構,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協同效應,做到共贏、共榮、共求發展。 聯系方式 聯系人:尉女士 企業微信: 郵箱:weiwei@ctc.ac.cn |
|||